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先民文化新創意鄭成功文物室

一、明鄭軍銅盔:
本件係數年前於料羅灣北岸施工時出土者。上勒刻有鑄製年代『永曆....』及鎮營名『仁武、奎宿、後勁....』等。此頭盔在戰鬥時保護頭部,為子彈、刀槍所不入。
<span class="p06">一、明鄭軍銅盔:</span>
二、明將官盔甲及戰袍:
本盔甲用藤編成,袍用厚帆布,塗以桐油,上縫以麻竹方塊,使刀槍難入。本件係傳世品,在彰州購得。原所有人稱:其先人曾為明破虜將軍時所用。
本件很輕,穿起來動作可很靈活,其款式與早期西人所繪鄭荷交戰圖中之鄭軍將軍所穿者雷同。
<span class="p06">二、明將官盔甲及戰袍:</span>
三、十七世紀據台荷人所使用手槍:
本件係收藏家獲自海牙古董商者。手槍從十四世紀發明以來,為歐人用以防身及戰鬥之用。歐人東漸後始傳入中國,但在明清二代,並非多見。
初期手槍每次只能射出一發,擊發前須先將火藥從槍口倒入,再把彈丸從槍口放入,然後扳動扣扳機,擊發引火線,引發槍管內火藥,以射出子彈。因所用子彈內未裝火藥,故射出後並不會爆裂。
十七世紀佔領台灣的荷人所配用的應該就是這個類型的手槍。
<span class="p06">三、十七世紀據台荷人所使用手槍:</span>
四、明代古刀:
本宮為充實明鄭相關史料、文物,委託尋找明代古刀,幸有收藏家在泉州地區採集到這幾把古刀。據該收藏家表示係明末鄭軍所遺留者。
這幾把古刀,灣度特大,有異傳統款式,且頗似倭刀,很適合在船上揮用。蓋成功、芝龍父子與日本關係密切,故其武器裝備甚至在日本訂制。古刀中有一把為雙合劍,即一鞘容二劍。
<span class="p06">四、明代古刀:</span>
五、木雕鄭成功神像二尊: 「鐵板沙連到七鯤,鯤身激浪海天昏,任教巨舶難輕犯,天險生成鹿耳門。」
二尊神像,其一為武裝,另一尊為文裝。係由國內某學者所收藏,捐獻給本宮者。
<span class="p06">五、木雕鄭成功神像二尊: <span class="p06">「鐵板沙連到七鯤,鯤身激浪海天昏,任教巨舶難輕犯,天險生成鹿耳門。」
六、日本江戶時代古地圖青花大盤:
本件為在中國訂製的貿易瓷,底款『天保年製』(1830-1853),即道光10-28年。盤內浮雕日本國本州、四國、九州三島及附屬小島。其地名皆為明治維新前的國名(明治後廢藩改為都道府縣)。圖中左角一個小島『平戶』,屬肥前國松浦藩,係鄭成功出生地。
<span class="p06">六、日本江戶時代古地圖青花大盤:</span>
七、日本江戶時代古輿圖花瓶:
本件係江戶時代日本向中國訂製的貿易瓷,足底書似阿拉伯文。
明鄭時代,文武官的貿易船往返日本、廈門、東南亞、印度洋間,所運貿易品中,不乏中國陶瓷品。
八、漳州軍餉:
明永曆八年,成功收復彰州所屬各縣,於當地練兵,鑄彰州軍餉。
<span class="p06">八、漳州軍餉:</span>
九、「延平王之寶」印:
明永曆七年(清順治10年)四月,清將金礪、固山圍攻海澄,鄭軍眾將用命士卒爭先,終獲大勝。六月敕晉成功為彰國公,封延平王,但成功表辭不受。
十、招討大將軍印:
郡王資賦聰穎,喜讀春秋與孫子兵法,於制藝(讀書)外,時常勤練舞劍騎射,智勇雙全。二十二歲隆武帝即位福州,隨父入朝,帝奇其相貌,與語大悅,特加賞識,賜國姓朱,名成功,自此中外均尊以國姓。二十三歲封忠孝伯,賜尚方寶劍,便宜行事,掛招討大將軍印,詔鎮仙霞嶺,抗禦清兵。
<span class="p06">十、招討大將軍印:</span>
十一、清康熙61年全台地圖:
一、製作日期:康熙42年始作,康熙61(公1722)年完成。
二、製作人:清巡台御史黃叔璥手繪,本圖委廈門大學教授。。。。。。蘇炳坤負責仿製。
三、規格:長一丈七尺七寸,寬二尺二寸。
四、質料:絲綢著色水性黏合劑,以保繪畫品質。
<span class="p06">十一、清康熙61年全台地圖:</span>
十二、線裝古書:
本室圖書文物,均係鄭成功反清復明開創海外新天地之資料,分為中國、台 灣、日本、西文四部份。本室所展,乃本宮所藏其中小部。
一、中國部份:民國八十二年,敦聘東海大學教授洪敏麟先生,偕同本宮總幹事林文漲先生前往福建彰州、泉州、福州以及興化莆田湄洲等地參觀、研究、策劃、決議,委請廈門大學教授、彰州市歷史學會會長蘇炳坤先生負責蒐集複製線裝古書,前後四年,共集古書與圖表計 252 件,可供作學者研究資料。其中楊英從征錄、天后志、東華錄等書,均為罕見之古籍。
二、台灣部份:民國85年,由洪敏麟教授負責指定專人於台北、台中等地公、私立圖書館蒐集影印,再裝訂成冊,計有圖書236冊。
三、日本部份:民國85年,洪敏麟教授與林文漲總幹事,前往日本採尋鄭成功相關文物,承日本國長崎縣平戶市松埔史料館館長松浦弘先生慨允影印平藩語錄、鄭將軍成功碑傳、鄭成功遺蹟碑等書,攜回裝訂成冊,應是台灣絕無僅有之書籍,計日文20餘冊。
四、西文部份:若干冊。
<span class="p06">十二、線裝古書:</span>
十三、日本平戶鄭成功家祠所贈文物:
民國86年四月廿九日,在當時內政部部長林豐正的主持下,舉行鹿耳門天后宮媽祖分靈日本平戶鄭成功家廟儀式,並把象徵「台灣之門─鹿耳門」的溪水裝於「安平壺」內攜回日本,將鹿耳門聖水灑於「兒誕石」上(鄭成功於1624年誕生於日本平戶,相傳鄭太夫人於日本千里濱海邊,產下國姓爺,當地傳為美談),象徵日本平戶川內與台南鹿耳門兩個濱海村庄,共同崇拜鄭成功與鹿耳門媽祖的淵源永遠不變,也象徵兩地住民千古不變的情誼和信證。
民國87年,同樣是四月廿九日,日本平戶代表一行,在平戶市議會副議長松本正人率領下,再度回到鹿耳門天后宮,贈送本宮千里濱聖水及兒誕石、當地鄭成功家廟奉祀之媽祖照片等,實現去年的承諾,顯示出深具宗教、歷史、文化意義的國民外交活動的熱情。
<span class="p06">十三、日本平戶鄭成功家祠所贈文物:</span>
十四、安平壺:
一、別稱:宋硐、宋甕、明磁、龜卵、龜甕。
二、形制:特大、大、中、小四型。大不及尺,小者僅三寸許。
三、材質:青瓷、青白瓷,冰裂紋。分薄胎、原胎,凹尖底、平底。
四、用途:據研究推斷─1.先民過海,貯物時防潮所用。2.保存貴重藥物或火藥。
五、來源:此乃中國陶瓷,應是來自福建。
六、出土:安平古堡南北兩段、台南科學園區道爺遺址地下三尺處,均有出土。
七、品質:乃一般陶瓷,非上等觀賞藝品。
<span class="p06">十四、安平壺:</span>
十五、鄭成功與荷蘭締和十八條約:
一、日期:公元1662年2月1日即明永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二、地點:大員(安平)稅務所。
三、經過:鄭成功長圍荷軍據守之熱蘭遮城(安平古堡)達九月之久,荷蘭人投降。鄭成功開列十八條締和條約,荷方開列十八條締和條約,經雙方代表研商後,同意照十八條約履行。
四、條約要點:1.荷方人員與私人財物,經檢驗後允許其安全
1.撤離。
2.城堡所有武器彈藥以及各項錢財公務,全部
2.交與鄭方。
3.以往所發生一切問題至此完全結束。
五、1662年二月九日,荷蘭長官揆一,將熱蘭遮城鑰匙交與鄭方,二月十七日,荷蘭船艦載荷方全體人員與財物安全離台。
<span class="p06">十五、鄭成功與荷蘭締和十八條約:</span>
十六、鄭成功溫書處、塔、鄭氏夫妻圖:
一、福建晉江安海星塔:鄭成功少年時期讀書處。
二、成功樓:福建晉江石井城寨門遺址,俗稱成功樓。
三、彰州萬松關:鄭成功駐兵遺址。
四、鄭成功與元配董妃遺像:董妃,明朝進士禮部侍郎董颺志之胞姪女,父董容光。妃,端雅勤儉,明理機智,二十一歲成親,長鄭成功一歲,是年生子鄭經,甚得成功敬重。
五、焚衣處:鄭成功23歲時,鑒於國仇家恨,乃哭孔廟,焚儒衣,決心棄文就武,誓死復國。該處孔廟俗稱「焚服亭」。遺址在福建南安縣豐州路魁星閣下。
十七、康熙末年黃叔璥先生所繪鹿耳門古圖:
臨摹康熙末年黃叔璥先生所繪鹿耳門古圖一幅,詳細記錄北線尾島地理、與台江海域,由圖繪中可追憶當年鄭成功登陸收復台灣的功績偉業,更讓我們憶及昔日浩瀚的台江,緬懷那鹿耳夕照、鹿耳連帆,思古之情不由從內心發出。
十八、鄭成功座艦─中軍船
中軍船,即是戶官楊英<<從征實錄>>中所指的延平郡王的中軍船,它又稱〝駕座船〞、〝旗艦〞,俗名〝指揮船〞。原船建造於南明隆武二年(公曆1646年),郡王海上起兵初期,以福船型改裝而成為樓船,監造人忠振伯洪旭。
原船的細節,文獻中未作具體介紹。此船模據定性的記載,參照明代閩南造船史料和日本保存同時期廈門建造的〝唐船圖〞,以1:10的比例設計,由彰州造船廠古船舶研究所承造。
中軍船長10丈,長寬4: 1,吃水4.09米,載重 200多噸。船上有〝獅子〞、〝仙鶴〞、粉牌等一品文武官階圖志;有自衛的冷、熱兵器、救生艇,以及色旗、七星旗、信號燈等對外通訊聯絡設備,在當時它是一艘外型雄偉、穩定性能良好、航速快捷、設備較齊全的優秀兵船。
郡王以金、廈海島為基地,建立一支上千艘的龐大艦隊,抗擊清兵。他乘坐這艘中軍船南征北戰,東渡抗荷,歷十七個春秋,獲得無數次輝煌戰果。郡王艦隊上的建立和作戰規模,在我國航海和海戰史上也是空前的!
<span class="p06">十八、鄭成功座艦─中軍船</span>
搜尋方法及說明:
請輸入想要查詢的"台灣之門鹿耳門、歷史的迴廊、鹿耳門媽、鹿耳采風、新廟會文化活動、先民文化新創意、鹿耳門公館藏經閣"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