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台灣之門鹿耳門鄭成功登陸鹿耳門

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揮軍攻台,登陸北汕尾島,派宣毅前鎮提督陳澤,率銃船隊,兵員4000人,扼守北汕尾島,截斷荷軍來源。史載鹿耳門北汕尾島,總計五次爭奪戰:第一次─荷總督揆一精選軍員 250名,恃其火力強大,急渡北汕尾展開大會戰,荷軍輕敵,被鄭軍殲殺 180餘名,上校隊長馬斯彼得爾陣亡,荷軍潰敗散竄。爾後數次戰役,有在硝煙彈雨中乘坐小銃船,圍住大型荷艦,使其無法發揮原有強大的火力;有則利用天候,乘荷砲無法命中目標,逐次擄獲荷艦。荷軍海戰失利,改變策略以陸戰隊或以騎兵誘鄭,仍被鄭軍擊退。荷軍見局勢越來越不利,乃於1661年10月19日夜,再度強行登陸北汕尾,此時鄭軍也有了大炮,軍事設施已固,加上水師兩面夾擊,再度嚐到敗績。荷軍終無力反攻,採消極防禦政策,延至1662年2月1日圍城受降,簽下十八條盟約,悄然返回巴達維亞城。

1.永曆十五年四月朔(大統曆初一,陰曆初二)(西元1661年四月三十日)黎明,率軍艦四百艘,兵員二萬五千人,抵達鹿耳門港外。

2.放哨船由鹿耳門進入登岸北汕尾嶼,探測水深,踏勘營地,確知水淺大船無法入港。

3.命設香案,冠帶叩祝,乞助潮水,果然水漲丈餘,大軍順利入港。

4.三路進攻:
(1)宣毅前鎮提督陳澤,率銃船隊4,000人登岸,扼守北汕尾。
(2)迂迴台奧南端,待擊向南逃遁之荷船。
(3)主力進入台江,斷絕普羅民遮城與熱蘭遮城之聯絡。
5.天意默助 ─ 說鄭成功登陸足跡:
延平王戶官楊英撰「從征實錄」載:『...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清順治十八年)四月初一日黎明,藩(稱成功)坐駕船即至台灣外沙線,各船魚貫絡繹亦至。辰時天亮,即到鹿耳門線外,本藩隨下小哨,繇(由)鹿耳門先登岸,踏勘營地。午後,大舯船齊進鹿耳門,先時此港頗淺,大船俱無出入,是日水漲數尺,我舟極大者亦無□□(原本殘缺,此兩字或為阻礙)亦天意默助也。....』

又據江日昇著「台灣外記」載:『..至未刻,遙見鹿耳門;成功命設香案,冠帶叩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顧恩重,委以征伐。奈寸土未得,孤島危居!今而移師東征,假此塊地,暫借安身,俾得重整甲兵,恢復中興。若果天命有在,而成功妄想,即時發起狂風怒濤,全軍覆沒;茍將來尚有一線之脈,望皇天垂憐,列祖默佑,助我潮水,俾鷁首所向,可直入無礙,庶三軍從容登岸。』祝畢,令人於斗頭將竹篙探水深淺。徐回報曰:『是藩主弘福,水比往日加漲。』成功復問曰:『加漲有多少?』曰:『加漲有丈餘。』成功大喜,放炮,擂金鼓,打招旗與後面船隻,好看跟蹤。又密令何斌坐斗頭,按圖紆迴,教探水者點篙,徐徐照應。轉舵揚帆,吶喊,從赤崁城而進。.....』

6.普羅民遮城守將貓難實叮投降:
(1)海上主力艦,一被炸沈,一被擊傷,其餘負創而逃。
(2)登陸北汕尾之鄭軍,擊敗荷軍精銳部隊,隊長彼得爾上校陣亡。
(3)鄭軍主力由禾寮港(今忠義路一帶)登岸,華人爭迎王師,協助鄭軍。
(4)孤城援絕,缺乏飲水,於五月四日(四月初六)毅然獻城投降。

7.長圍熱蘭遮城:
(1)成功諭令太守揆一納降,荷方願以十萬兩白銀勞軍,按年輸貢。
(2)與成功征台目的相違,戰爭再起。
(3)荷方卡宇於七月五日率艦隊十艘,兵員七百來援,血戰兩次均敗北。
(4)閩浙總督李率泰來書建議成立「清荷」同盟。
(5)卡宇於十一月二十六日會議後率領艦隊、精兵、糧食、火器,原計畫協助清兵攻打廈  門,結果私自潛回巴達維亞。
(6)成功於十一月下旬,集中全力猛攻熱蘭遮城,並斷其水源。
(7)揆一見大勢已去,議定十八條款,獻城投降(1662.2.1)。

8.改台灣為東都,改赤崁城為承天府,置天興、萬年二縣,實施屯兵墾農。

搜尋方法及說明:
請輸入想要查詢的"台灣之門鹿耳門、歷史的迴廊、鹿耳門媽、鹿耳采風、新廟會文化活動、先民文化新創意、鹿耳門公館藏經閣"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