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歷史的迴廊歷史的鹿耳門天后宮

西元一六六一年四月三十日,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四百餘戰艦抵達台灣鹿耳門外沙線,因水淺船隻無法行駛,鄭氏乃設香案焚香祝禱祈求媽祖助漲潮水;果然水升丈餘,於是揮軍登陸鹿耳門南岸北汕尾嶼,進而趕走荷蘭人,收復台灣,因而改寫了台灣的歷史,鹿耳門遂成為偉大的古蹟。

台南市安南區鹿耳門天后宮,於明永曆十五年 (西元一六六一年) 民族英雄鄭成功登陸後首建,由於歷史悠久,媽祖威靈顯赫,常年有大批男女信徒從全國各地前來進香膜拜。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鹿耳門天后宮,原由鄭成功建在登陸地即北汕尾嶼,當時稱作“媽祖宮”,奉祀天上聖母;清康熙五十八年由百官捐俸擴建為“天后宮”,咸豐五年,台灣總鎮府邵連科與曾元福各官暨三郊公局等商賈捐資重興,同治十年,曾文溪改道,天后宮遭沖毀,「開基媽祖」神像暫祀民家,民國三十六年再重建,民國六十六年復重建,目前尚未完成。

鹿耳門天后宮供奉的鄭成功隨艦媽祖,係大陸稀產寶貴之“宣芝木材”雕刻而成,其手法出自名家,亦是台灣此種千年材質獨一無二的媽祖神像。鹿耳門天后宮除媽祖神威顯赫外,另陳列有市政府疏浚鹿耳門溪時於古廟址出土的古天后宮“重興天后宮碑記”、“新建鹿耳門公館碑記”,以及其它古器物,實質反映了台灣古代工商業發展情形和大陸間血濃於水的關係,同時亦說明了鹿耳門天后宮這座古廟當年不但是信仰所繫,也是海上交通及工商發展上佔有之重要地位,而在歷史上留下其長遠的影響。

鹿耳門天后宮,宮殿巍峨雄壯,正門俯視鹿耳門港口,南對安平古堡與四草砲台,東望萬頃台灣最大鹽場 (台南科技工業區建地) 西臨台灣海峽,沿海有青翠茂密的防風林,迤前為聞名的鹿耳門古港道;今鹿耳古港道遍植蚵架,竹筏橫臥,偶爾帆影兩三點綴溪面,朝暉夕陰,令人有發思古之幽情。

鹿耳門天后宮於民國七十三年舉辦台灣首次之“甲子年護國祈安羅天大醮”,歷時四十九天,由當時台南市長蘇南成擔任總主會,一時中外嘉賓雲集,典禮莊嚴盛大,在數萬信徒、龐大藝陣,遵循古禮之下,自鹿耳門古天后宮遺址沿鹿耳門溪,護送「媽祖船」進入台灣海峽,尋覓當年延平郡王鄭成功登陸鹿耳門南岸北汕尾島的路線,以緬懷鄭王復台之豐功偉績。

搜尋方法及說明:
請輸入想要查詢的"台灣之門鹿耳門、歷史的迴廊、鹿耳門媽、鹿耳采風、新廟會文化活動、先民文化新創意、鹿耳門公館藏經閣"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