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新廟會文化活動台灣新廟會文化活動

1991年3月21日,鹿耳門天后宮舉辦盛大的迎媽祖船尋根盛典,恭請「鹿耳門媽」登上其專屬交通工具─全台獨特的媽祖船,航行至鹿耳門溪口,遵循古禮設置香案、祭壇於出海口,按照傳統儀式備足禮樂、莊嚴隆重地遙祭湄洲祖廟,參加信徒超過十萬人次,奠定兩年後天后宮開創文化季的民氣與民力基礎,此為鹿耳門媽祖信仰特色開始轉化的關鍵。

自1992年元月起,鹿耳門天后宮管理委員會與地方大老等,開始廣泛拜訪產官學界,並聘請有關民俗、藝術、音樂、舞蹈、建築等方面的學者專家六十餘位組成「文化季籌備委員會」,共同規劃設計符合鹿耳門歷史、地理、人文、宗教與自然生態特色風格的藝文活動,歷時一年方完成活動計劃書,而於93年元月按照計劃執行,展開長達三個月的文化季並持續至今。

鹿耳門天后宮文化季的形成、改進與創新,不論是軟體企劃或硬體建造都是從無到有─一切先求有再求好再求精!這種大型文化季的籌辦,不論開創之初或者往後的守成、創新過程,都需要有兼備無限的親和力、整合力與意志力的決策階層與領導者,才不會造成曇花一現的缺憾,這是台灣民間廟宇文化優質化、精緻化甚至藝術化難以形成氣候的困難所在,而鹿耳門天后宮之所以做得到的最大 原因就是有其風格獨特的領導者林仙養其人,他的領導方式、技能與風格,應是累積其個人自羅天大醮時擔任文宣組長開始、到1990年當選主任委員、以至1993年等長期間的自我思想認知、宗教情感與價值判斷均逐漸內化為「鹿耳門媽信仰」的一部份,再將鹿耳門媽信仰的特色轉化為符合現代社會的一部份,而且非常順利的被原本落伍、保守的鄉親所普遍接受與支持所以至之。

鹿耳門天后宮文化季內容豐富且特色突出,主要分為九大部份計:禮俗文化篇、宗教信仰篇、漁村古風篇、農村懷舊、台江溯源篇、民藝廣場篇、薪火相傳篇、文化營隊篇、文化出版物印製發行等,每年大約都有七十餘項靜動態的單元展演。文化季的主要特色與成果概分:1.在活動節目功能方面是生活化、趣味化、教育化、藝術化與學術化;2.在活動規模方面是社區全體動員,串連有關的學校社團師生,利用廟宇、社區、鹿耳門溪與四草湖野生動物保護區週邊為活動場地,舉辦為期三個月之靜動態活動節目;3.在活動成果方面除了建立硬體與軟體的操作模式外,主要是累積相當程度的產官學界的人脈資源、獲得豐富的社會宣傳與文化行銷經驗、並已建立了新聞媒體長期以來的報導成果之資料庫;4.在未來轉型與再轉化方面,由於已投資鉅額經費編印符合教育化、理論化與藝術化的文宣手冊、農民曆、叢書、專輯、紀錄影片、照片、錄音帶等等文化資產,以及成立了文教基金會、總體開發部門,並且長期訓練培植國小國樂團與新廟會文化義工隊等,對於未來的轉型與再轉化,應是有備無患。

文化季的活動係一種綜合各階層的集體創作,全方位活動性質的舉辦,賦有多重的宣示與教化意義,除將傳統賦予新生命外,並積極配合、支援政府與鄰近村落的鄉土活動,勘稱「台灣新廟會文化」的領航者。
搜尋方法及說明:
請輸入想要查詢的"台灣之門鹿耳門、歷史的迴廊、鹿耳門媽、鹿耳采風、新廟會文化活動、先民文化新創意、鹿耳門公館藏經閣"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