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世說新語>民俗信仰討論區

類型 張貼者 性別 討論主題 發表日期
普通件 道地的安南區人 關於海尾與土城的鹿耳門媽 2006-04-20 23:38:47
轉貼兩則新聞報導,供諸位先進參考與討論!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癸未科禳災祈安香醮二十一日起鼓【2003/04/22中華日報】
記者陳治交/南市報導
中斷三十六年的土城王爺公會海尾大道公,經海尾朝皇宮主委吳進池在大道公神尊前擲杯,連獲三個「聖杯」而恢復這段宗教情誼,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癸未科禳災祈安香醮,醮場上不再是書寫「海尾保生大帝聖駕」一塊紅布,而是由海尾大道公神尊親臨擔任主壇。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癸未科禳災祈安香醮於昨日上午七時(農曆三月二十日辰時)起鼓,象徵著香醮揭開序幕。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主委方文科指出,「鹿耳門媽」回鑾土城後,蒙聖母庇佑、五王靈顯,蔚成曾文溪南岸的一大聚落,民國五十年,聖母廟啟建首科香醮,嗣後每逢丑、辰、未、戌年農曆三月,三年一科的「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於焉形成,是謂「土城仔香醮」。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海尾大道公都會參與三年一科的土城仔香醮,並擔任醮事主壇的重要職務,只是土城王爺公會海尾大道公這段宗教情誼於三十六年前因故中斷,今年適逢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癸未科禳災祈安香醮,海尾朝皇宮主委吳進池希望讓神明來決定是否延續這項宗教情誼,為了取信於信眾,廟方先公告時日,再於大道公神尊前擲杯,連續取得三個「聖杯」後,海尾朝皇宮才放心讓大道公擔任土城仔香醮事主壇。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也十分珍惜這段宗教情誼,在中斷三十六年期間,每逢土城仔香醮,聖母廟必定在醮事主壇以紅布書寫「海尾保生大帝聖駕」,虔誠邀請大道公神靈參與香醮盛會。
土城王爺公會海尾大道公於癸未年恢復情誼,地方人士也開始活絡交集,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癸未科禳災祈安香醮今日起一連三天的刈香,第二天安排在安南區,並於海尾朝皇宮轄內遶境,海尾地區信眾則是忙著準備點心,將熱情招待刈香遶境隊伍。

這一篇是癸未科土城香醮時,報導關於海尾大道公與土城的關係,當時的主委方文科(已仙逝)所做的說明,兩庄係源自於海尾大道公會與土城王爺會之交陪而來!

*********************************************
出巡大媽遶境【2006/04/16中華日報】
記者陳治交/南市報導
台灣光復後,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出巡大媽」擺脫役場拘禁,海尾朝皇宮大道公正好出巡遶境,攔下媽祖鑾轎迎請至廟內,以「符令」化水讓媽祖淨面整容,這段神祇佳話促使兩廟締造良緣,三年一科的鹿耳門媽香迎,大道公必定授以「主壇」之職務,備受禮遇。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丙戌科禳災祈安香醮昨日遶境安南區,海尾朝皇宮境內沿途鞭炮聲震耳欲聾,十分熱鬧。
民間傳說,「大道公」看上了媽祖的美貌,卻遭媽祖所拒,演變成雙方不和彼此鬥法,但是海尾朝皇宮大道公化符水給逃過劫難的聖母廟「出巡大媽」淨面整容,不僅患難見真情,也促使兩廟締造良緣。
這段神祇佳話在地方文史較少記載,土城地區郭姓耆老指出,日據期間為了除神,將地方廟宇之神尊集中於役場待火化,當時聖母廟鎮殿大媽神尊也被拘禁,為了逃過這場劫難,廟方趕緊雕刻一尊「出巡大媽」,暗中將「鎮殿大媽」神尊調包。
不久台灣光復,「出巡大媽」逃過一劫,也成了「鎮殿大媽」的救命恩人,聖母廟盛大至役場迎請「出巡大媽」,當時海尾朝皇宮大道公正好出巡遶境,攔下媽祖鑾轎迎請至廟內,並以「符令」化水讓媽祖淨面整容,讓「出巡大媽」得以風光返回聖母廟。


這是今年(丙戌科)土城方面的說法,同一家報社,同一個記者,相差三年卻有如此迥異的說法,實在是記者自我貶低社會賦予的價值與自我耗損社會的公信力!而土城方面,同一間廟,同一尊神,換了主事者,廟的歷史就改變了?這種積非成是的做法實在無法令人茍同!

記得方主委還在世時,外界給予的評斷有好有壞,但方主委卻不敢恣意更動有關聖母廟五王的歷史,因為祂既是媽祖娘娘的信徒也是五王的正案書辦(首席桌頭),這才是符合土城最愛說的一句話神界間的倫理非人為所能拂逆的!

再觀這次土城香,算是陳安主委上任後的第一次段考,整體而言進不步少,有創新與改革的味道,唯許多細節,實在令觀眾搖頭,舉一件筆者親眼所見為例,今年的總指揮依舊由郭姓耆老-郭華宗先生榮任,但卻在指揮車插上一支大黃華蓋(涼傘),實在看不出其意義所在,若做識別用則可謂多此一舉,若做地位象徵,似乎有點僭越其身分,真是不把先鋒官-學甲寮慈興宮池府千歲放在眼裡,有人戲稱,此乃代天巡狩五府千歲所敕封之駕前總指揮,並諭賜黃寶蓋一頂,謂之遊府亂府,遊縣亂縣,如今看來,不無道理!
【第 1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轉貼 2006-04-21 11:04:37
==>轉貼自縣城隍廟討論區

-----------------
由上述報導可知或有所疑:
1.開宗明義,「香迎『鹿耳門媽』」,
=>值此多事之秋,媒體跟著一意孤行不知避嫌。

2.媒體是跟著人家屁股跑,人云我亦云,不知求證一事為何物!

3.「出巡大媽」!
=>何神尊?是「鹿耳門媽」?出巡何地?何時的出巡?

4.「….暗中將『鎮殿大媽』神尊調包….」!
=>既是海尾大道公之臨時行事,何來有時間另雕鎮殿媽來掉包?!

5「….當時海尾朝皇宮大道公正好出巡遶境,攔下媽祖鑾轎迎請至廟內….」:
=>好個出巡遶境!不知海尾所說?還是土城?或媒體的道聽塗說?值解禁之方始,哪個單位膽敢「出巡」?

6「攔下媽祖鑾轎迎請至廟內,並以『符令』化水讓媽祖淨面整容」,
=>值此之時的前後,土城應以五王行事為依歸,媽祖為附祀,老是強調主角為媽祖,五王就不必!難道王爺公沒落難?
-------------------
【第 2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荊軻 2006-04-23 22:47:30
楔子:
一、民國34年台灣光復,民國50年土城香首科,民國56年「土城王爺公會海尾大道公」中斷,民國92年海尾大道公復座主壇,民國95年易「王爺會保生」為「媽祖迎保生」。
二、土城臨時新雕「出巡大媽」掉包「鎮殿大媽」以待火化。

看匕:
1.海尾是遶境出巡,既是已定行程,何能攔下土城媽祖鑾轎而中途變更行程「迎請至」海尾廟內?合理解釋是「出巡大媽」陪同海尾出巡陣頭遶境!可是又不合情理,土城應於廟內擺上香案迎接「出巡大媽」,土城願意隨海尾遶境嗎?且神轎又能隨隨便便就加入香陣嗎?是有諸多的盲點!
2.海尾於其《大道公傳奇》謂「集中保管」,而土城郭姓耆老則謂「集中待火化」,不知何者為確?還是火化比較嚴重、比較有故事性?
3.海尾於其《大道公傳奇》謂「當此一政策解禁時…」,亦即還是在日據期間,而土城郭姓耆老則謂「…台灣光復後…」,則又不知誰者為確?
4.最要命的是:今年土城易「王爺會保生」為「媽祖迎保生」!不知是棒打其仙逝的前主委方文科,還是又見竄改歷史之一例?!
5.土城近年多增媽祖數尊,為區分各神尊起見而賦予「職稱」,出巡大媽或鎮殿大媽是新近的稱呼,要不然新雕待化之神尊,怎能即稱出巡大媽?
6.土城郭姓耆老的「媽祖迎保生」、「出巡大媽掉包鎮殿大媽」,此二說是前所未聞是盤古開天,真有夠虎濫,莫非眾目睽睽之下想當「虎濫江波」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