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世說新語>民俗信仰討論區

類型 張貼者 性別 討論主題 發表日期
普通件 阿立 \"舟+古\"仔普 2004-08-21 11:42:39
請問什麼是"舟+古"仔普ㄚ?
"舟+古"仔普與鹿耳門普有關聯嗎?
謝了!
【第 1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雞婆 2004-08-21 15:00:02
◎特節錄鹿耳門天后宮網站內文供大家參考:

「鹿耳門普」與「鹿耳門寄普」之正名:
  安南區兩大廟─鹿耳門天后宮與土城聖母廟,近幾十年來各有其獨特的發展方向,尤其鹿耳門天后宮以新廟會文化活動的推動者展現,更受民眾讚同與肯定,連續多年的文化季活動,處處展現新廟會文化活動的衝勁與魅力,早成為各方羅動觀摩學習的對象。
  近年來,鹿耳門天后宮與土城聖母廟先後舉辦「寄普還香」、「寄佛寄普」活動,一般民眾對兩廟的寄普活動,恐不明所以,今將「鹿耳門普」與「鹿耳門寄普」作一真確描述,以視正聽。
  清康熙22年,台灣歸清,翌年開廈門、鹿耳門的對口貿易,經屯墾的結果,進出口營業額逐漸擴大。朱一貴役後,清廷解除渡台禁令,府城對外貿易更盛。乾隆六年,郊商集資於水仙宮邊建三益堂,作為彼此聯絡會商之所。乾隆二十年,以蘇萬利為首的二十多家店號,首先組成北郊,專營福建廈門以北的各港口貿易;爾後則發展有金永順為首的南郊,以閩南、兩廣、香港為貿易範圍;再有以李勝興為首的糖郊,專營島內貿易。嘉慶元年,北、南、糖郊商,正式合稱三郊。
  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率軍經鹿耳門古航道,驅築荷蘭、經略台灣。道光三年以降,台灣大風雨,台江內海由於新港(鹽水溪)、灣裡(曾文、漚汪)、淡水(二層行)等溪上游沙土,復經曾文溪多次改道,台江逐漸陸浮成埔。道光七年經臺灣道恐昭虔會同勘丈臺、嘉二縣,繼而出示招墾,古台江範圍之新生地逐漸開發。
  道、咸四十餘年間為府城三郊全盛時期,台江浮覆,鹿耳門港頹,雖自今七股的國賽港開鑿竹筏港,疏運貨品進出府城,時政經中心北移加上洋行新式帆船之便利,同治以後三郊勢力衰微,民國30年解散,終至走入歷史的尾聲。
  三郊於府城勢興期間,其組織運作及其影響力實在大大超出官方的管轄與控制範圍,當時三郊的權力與義務包括:組織保甲、訓練義勇軍、設置「冬防」夜警以揖盜賊、設三益堂議事公所、置公秤、公砣、公斗與公量、以及負責濬堞港道運河、開闢馬路橋樑、修護古蹟寺廟學堂、實施災害救濟等公活動。
  鹿耳門曾為府城天險軍事依據、官商士賈候風守潮、百貨商品進出轉運之所。鄭荷會戰、施琅定台、諸路亂黨、唐山移民等等,多經鹿耳門,其間喪身海上為數頗眾,郊商因故早在清康熙年間即舉辦水陸大法會,於鹿耳門引渡海上孤魂到水仙宮普度,此即所謂的「鹿耳門普」。府城郊商發展成三郊後,遂由「三益堂」統一主辦「鹿耳門普」,號為全台三大民俗活動之一。
  道光三年與同治十年兩次的大風雨,鹿耳門天后宮因此沖毀,鹿耳門居民無廟可普,只有帶著普品到水仙宮跟著規模龐大的「鹿耳門普」一起參加普度,是謂「寄普」。所謂的「鹿耳門普」與「鹿耳門寄普」其實是兩碼事,一般民眾混為一談,「寄佛」無關「寄普」,有者只是鹿耳門居民對三郊貢獻的感念!特為說明。
【第 2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東東 2004-08-24 14:11:39
"舟+古"仔普與鹿耳門普,個人有一些疑津,敬請釋疑,感激不盡:

1."舟+古"仔普者,報載稱貨物自竹筏港以"舟+古"仔船載入五條港:實不知所謂普者是普何物?正常言是普無主孤魂,且船隻若進入五條港,已少有船難,不知普之何來?

2.鹿耳門普,指港頹廟毀之後,三郊引渡鹿耳門海上孤魂到水仙宮普度,稱鹿耳門普。撇開土城聖母廟於三郊關係的正統性,既然聖母廟有地有廟有能力,怎的不於自地普渡卻假海安宮普渡?

3.既標榜三郊,此囝仔普,指何時何地的「囝仔」?

有誰知道嗎,感恩啊.................
【第 3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阿立 2004-08-25 16:42:54
"舟+古"仔普,有可能是"「孤」仔普"之諧音而來嗎?
【第 4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如一 2004-08-26 22:59:30
"舟古"音如古,詁
(湖北,四川辭書出版社漢語大字典第五卷P3058)
"舟古"艚音如鼓槽清代一種內河戰船
清代,林則徐(修造戰船摺).......分屆應造外海,和戰船一百二什七艘內, 除外海大八槳船四隻,額設內河快槳"舟古"艚巡船"二十二隻....
"艚"音如槽,曹,(艚,舟也)......有如現在的海巡署快艇
【第 5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狂刀 2004-08-28 11:27:28
硬撐的活動但硬不起來卻不得不撐
【第 6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知道 2004-08-28 13:41:19
清代郊商開闢五條港經辦"舟古"仔普五條港"舟古"仔船上濟度港中幽魂的"舟古"仔普渡三郊經辦之中元普渡有普渡海上幽魂的鹿耳門普渡光緒年間時兩項普渡每年各支出兩百餘元日治初期每年各支出三百元一直延續到日據末期之三益堂財產被日本政府沒收而解散昭和一六年水仙宮中殿後殿因被列為防空用地被迫拆毀鎮殿神尊移奉於海安宮自是以後鹿耳門普渡改由海安宮代辦於每年農曆七月六日與舟古仔普渡合併舉行迄仍未中輟此即謂鹿耳門代普(海安宮代水仙宮普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