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民俗信仰討論區
| 類型 | 張貼者 | 性別 | 討論主題 | 發表日期 | |||
| 普通件 | 深深感慨 | 男 | 台江文化的起源地~~似乎正在沒落中? | 2004-09-04 02:02:43 | |||
| 最近幾十年~~~所謂的"鹿耳門學"成為一股新的風潮.... 除了顯宮與土城互爭正統外...還"夾帶"的許多藝文活動! 以鹿耳門天后宮為例,在12年前以"台灣文藝復興運動"為主軸,開辦了文化季,也帶動了安南區(古台江地帶)的一股"藝文熱潮"! 然而近三.四年間,這兩地的文化活動似乎變少了,但更令人擔憂的,應當是即使有,也逐漸流失其"文化內涵",而淪為"為了活動而辦活動",這一點應當是這兩間"堂堂大廟"所應思索的重點之一! 反觀這幾年來,安南區各庄頭廟紛紛興起舉辦各式藝文活動,例如溪頂寮的"美麗山水溪頂寮";陳卿寮的"找回台灣海棗-糠榔的故鄉";什三佃的"原佃鄉情";新寮的"虎爺文化祭"....等等,都有著深深的"鹿耳門影",當這些廟宇舉辦活動時,便開始為庄頭寫歷史,這種現象,可說是顯宮及土城雙方較勁下,最正面的"產物"吧! **以上是個人的看法,想聽聽所有前輩的想法,純粹討論研究,並不想引起筆戰,懇請諸位大大多多提供"正面的思考"... |
|||||||
【第 1 篇回應】
| 回應者 | 性別 | 回應日期 |
| 王隆池 | 男 | 2004-09-05 17:07:23 |
| 文化活動是種花錢的活動,而且所費不貲! 府城,大家講文化的府城,政治上的口號也高呼「文化科技」新城; 而,文化者,一地居民長期以來生活習慣之累積,優質也好,相對優質的非優質也好,都是文化的一環,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因為優質與否,是以現代的觀點去評論過去的思維;歷史點不同,價值的認定點也不同,好比迎神賽會的放鞭炮,傳統的認定是熱鬧、驅邪,現代的認定是喧嘩、資源浪費!若以此思維,則現代光華炫麗的煙火,後人恐會批評為虛華、污染! 因此,現代"藝文熱潮",若要贏得現代人的認同讚賞,勢必要以現代價值觀加上傳統存在的現實,予以過濾、保留或創新。 十幾年來,鹿耳門天后宮的文化季,並無官方立場之介入,純為民間、自發性、自主性的活動,雖從輝煌燦爛到「淪為"為了活動而辦活動"」,並不能否定其存在的價值!這可從四方面來講:一、即使是現在的活動弱,還是比一般廟宇來得有活力。二、鹿耳門天后宮當初設定的目標大概不離承襲、恢弘傳統或創造新文化,若然,其應已達到目標了。三、是為觀摩學習的對象,是帶頭示範的角色,境外類似性質的活動之風起雲湧,應會將天后宮的貢獻帶上一筆。四、天后宮的活動政策是否已改變?是否已轉型?則有請眾看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