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世說新語>民俗信仰討論區

類型 張貼者 性別 討論主題 發表日期
普通件 版主轉貼自本站舊版討論區 廟會的人群互動 2006-10-04 14:50:43
廟會的人群互動


在最近接觸了台南廟會文化之後,我做了左營和台南繞境部分文化不同之處的比較,在此我不作「台南禮」與「左營禮」,我用比較通俗的稱謂,叫做「台南例」或「左營例」,這樣比較客觀,比較沒有一定的模式。

在台南的繞境文化中,或許因為很多歷史因素的關係,所以廟宇廟之間非常的重視情誼,而產生了相當多的廟會禮俗,我不再多作描述。

而在左營,以前,甚至是現在,當神明在繞境時,通常是看不到所謂兄弟廟之間比較「特殊」的互動,反而是看到人與人之間的熱情互動。每當繞境活動開始時,在左營與台南比較不同的是,例如:我們常會在台南廟口看見互贈飲料、禮品..等。而在左營,沿路則是會有許多熱情的群眾,在自家的香案之前擺設茶水、飲料..等,甚至是肉包、肉粽、菜燕、青草茶、水果、洗臉水,為這群辛苦參與繞境的群眾打氣。

而在自家門口擺設的飲料和食品、水果,該戶都會動員全家上下大小在自家門前親自將飲料、水果、茶點,送到每位參與活動者的手上,甚至是一句「辛苦啦」!那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一般是比一些制式的禮俗,還更讓人家感動。甚至是還未到午餐時刻,繞境路過的村莊也常會意外的攔轎,希望街肉該村莊的盛請款待和豐盛的飲食,但這常也讓及於趕時間的主辦單位感覺頭疼,卻也盛情難卻。

而在台南的用餐通常都是由自家宮廟自行負責,在左營則是,只要到了駐駕的地點,該村莊都會動員各戶,大家一起分擔這次活動飲食的重責大任。然而也因此在這種特殊的活動之下,普通的午餐,卻變成了村內用來競賽廚藝的活動。基本上是每「口灶」負責一擔至二擔(扁擔=一擔二桶),而食物內容沒有限定,所以就會出現很多不同的菜色,也會出現互相(嗆賭)的情形,互相較勁、比賽,也讓參與的群眾有多方面的選擇。

煮食過後的餐點於時間內送至指定地點,此時便是村內廚藝決定生死的時候啦!煮的不好的,在用餐過後,如果剩下很多的,便成為大家的笑柄,下次再來!煮的好的,就會看到在用餐過程之中不斷增加,即使是忙,也忙的走路有風,特別神氣啦!哈!哈!哈!蠻有趣的!


發言者:安 時間:200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