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世說新語>民俗信仰討論區

類型 張貼者 性別 討論主題 發表日期
特急件 台南佛教弟子 台灣名寺台南市開元寺上悟下慈老和尚告別式通知 2005-05-29 20:46:41
台灣名寺台南市開元寺上悟下慈老和尚生平簡介

開元寺第四十九代住持
觀音講寺開山住持
保濟寺第三代住持

於民國九十四年五月七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度生
功滿 捨報圓寂
謹於民國九十四年六月五日(農曆:九十四年四月二十九日)星期日
舉行追思讚頌告別式上午7:15 移靈(觀音講寺→開元寺) 上午8:00
法眷報恩致祭 上午9:30 讚頌公祭

開元禪寺 台南市北園街八十九號
電話:06-2375635 2374035 2377548
觀音講寺 台南市民權路一段二二0巷十六號
電話:06-2227420

上悟下慈老和尚生平簡介

  悟慈老和尚,台南縣鹽水鎮橋南里,李氏子,父明成公、母柯
春(後出家,法名達宗尼師),於民國十四年降生於農耕之家。老
和尚自幼天賦聰穎,秉性寧靜,心地善良,識見高遠。四歲失怙,
其母將家屋等物讓與他人,以充佛事功緣金。不久即舉家遷回麻豆
頂街。老和尚自幼即悲心及物,雖小至蚊蟻亦不忍傷害,每見動物
X傷就憂鬱不樂。小學畢業後,為減輕其母負擔。故晝時學習未匠
技巧,夜至私塾研讀漢文,其孝順上進之心可見一斑。
  十八歲,偶患頭疼,雖到處求治,卻醫藥罔效。為療斯疾,寄
居台南吳子祠堂,聞善慧和尚於法華寺開演金剛經,故屢詣寺聆聽
法音,於時巧遇施青居岩居士授與大悲咒,回麻豆後,即至保濟寺
投禮定妙上人薙髮,法號雲定。出家後日夜精勤,持誦大悲咒,頭
疼之疾不藥而癒。
  滿二十歲,時逢二次大戰,被征調於軍旅。雖在營中,諸多不
便,仍維持茹素增長慈悲,其素患難堅忍不拔之精神由此可見。解
役後,回歸寶覺寺任監院之職,時慈航大師在中壢辦佛學院,大師
曾帶同學來參。老和尚當時即被大師之莊嚴威儀所懾,遂至該院修
學。學成後回台中,依大覺院玄宗上人學習天台。嗣後曾住錫大崗
山超峰寺、麻豆觀音寺、竹溪寺等道場為寺眾講授漢文,嗣後被邀
至台南市佛教會任書記。
民國四十年,在西華堂巧遇蔡秀居士(後出家為觀妙尼師),因而
結識雲妙師、阿淦姑等人,發心出資共同興建觀音講寺。隔年十月
落成後即開始講經說法;開辦佛學講習班并授四書,造福桑梓學子
達八屆之久,同時並參加日本佛教大學函授班,結業後又被聘為台
中寶覺寺佛學院教務主任。民國四十四年,赴十普寺受其足戒、立
秋,被台南信眾邀回台南觀音講寺、開元寺,開辦佛學書記院及創
辦法音雜誌社。
四十七年,籌備東渡日本修學事宜,五十年(時三十七歲)始達成
心願,先後在東京駒澤、立正大學獲得文學碩士。四十歲考取京都
大谷大學博士班,主修佛教文化。三年期間,學業優異完成應修學
分。學成歸國搜集博士論文資料時,已年四十三歲矣。
五十八年(四十五歲)眾望所歸,應聘為開元寺住持,蒙依止
和尚眼淨上人,賜與法號悟慈。陞座翌年即興辦開元幼稚園,又增
建兩廊廡、西皈堂、老人之家、育幼院。并修繕大雄寶殿、彌勒
殿、唏哈二將殿及山門。使全部寺宇煥然一新。六十四年,秉承佛
陀以及母訓慈悲愛憐眾生理念,創建開元寺慈愛醫院。以嘉惠貧苦
無力就醫之病患,其不忍眾生苦之悲心,無不令人動容。
七十年(五十七歲)博士論文完成後,即送審於美國東方大
學,榮獲哲學博士學位。七十五年春,興辦開元禪學院,挑起如來
家業,培育理財重擔,創辦維始,每晨必躬親指導同學禪修,並於
每週講解「俱舍」、「楞嚴」。六十五年(五十二歲)當選為台南
市佛教會理事長,連任二十五年之久。
七十一年,慈母達宗尼師圓寂於麻豆保濟寺,故又兼任該寺住持,
而後每日下午都至該寺躬耕寺產,操作農機種植果樹、農作物。數
十年如一日過著清苦農禪生活。七十四年,膺任麻豆普門仁愛之家
董事長,二十年來照顧無數孤苦無依的重病老人,每年都將其縮衣
節食的積蓄,悉數捐助,以彌補仁愛之家經費短絀。七十六年,成
立觀音講寺慈善會,共有壹千陸佰餘名會員共襄盛舉,出錢出力,
默默行善。舉凡公益賑災、救濟苦難不落人後,尤其捐各醫院貧困
病患,嘉惠最多。
老和尚生平對於佛教文化、教育、慈善、醫療各方面貢獻良
多,其愛國愛民、利益社會為本懷,均獲各界之肯定與讚揚,數十
年來屢獲各級政府表揚獎狀無數。綜觀老和尚一生行事,嚴以律
己,寬以待人。生活起居從不假侍者或他人之手,所居寮房簡陋,
面積不過方丈,亦無冷氣等現代化設備,雖位居住持,仍儉勤惜
福,不敢絲毫鬆懈,如此風範,確實少見。但對待他人,不論在
家、出家,皆以平等心流露慈悲關懷之情,聞人困境,無不自掏腰
包資助。
尤其佈教渡眾,為法忘軀。曾於台南勝利電台播講「法華經」、
「楞嚴經」達六年之久。。著有「法華經講話」、「楞嚴經講話」
兩部巨作,均達百萬餘言,全用通俗語體文撰述,淺易明瞭,是為
近代經書之最新創作,極具流傳價值,讀者遍佈海內外。尚有「佛
法僧三寶講話」、「超聖釋迦」、「佛化弟子與事蹟」、「佛教滄
桑宋理學」、「俱舍學」、「佛道二教的冷戰」、「心經略解」、
「鳴道集說的研究」、「金剛科儀講話、「涅槃經譯註」、「四部
阿含經譯註」等,計為八百萬言。晚年寓興趣於繪畫,目前已畫有
二百五十羅漢、二種五百羅漢、十八羅漢、達摩祖師等作品與信眾
結緣。
近年來,有感於信眾雖誠心禮誦梁皇寶懺,然不知其中真義。為使
信眾解行並重,福慧俱增,故於麻豆保濟寺為信眾宣講梁皇寶懺。
風雨無阻,雖病痛加身亦難礙其弘法之悲願,該懺講至卷五解冤釋
結為第九時,曾數度曾出血,并發高血壓等疾纏身,徒眾等莫不力
勸休息,然老和尚猶強忍病痛繼續講解,直至圓寂前講至卷七未
竟,此種「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菩薩道精神,實
堪足為式。
鳴呼!老和尚如今驟然辭世,四眾弟子如喪考妣,最令人感嘆者,
為其生前日以繼夜之手抄著作:「八十華嚴註述」,謹註及到第卅
九卷十行品。終至彌留之際,猶念茲在茲,其為法忘軀之弘法志
業,足以顯示老和尚畢生為教為法之精神,堪為後代良範。祈願老
和尚,早日倒駕慈航,乘願再來大轉法輪。為匡正法於末世,為導
引眾生於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