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鹿耳門公館藏經閣民俗活動小百科> 名詞解釋

1.道家八寶:
方勝、護心境、磬、犀角、書、艾葉、如意珠、辟邪錢。

2.佛家八寶:
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腸。

3.八仙彩:
以精巧手工以八仙八為圖案,繡成下綴流蘇的橫布,八仙指騎麒麟手持還魂傘的漢鍾離、騎鹿背寶劍的呂洞賓、騎獅手持葫蘆的李鐵拐、騎象手持陰陽板的曹國舅、倒騎驢持魚鼓的張果老、騎豹手提花籃的藍采和、騎馬持俗稱蓮蓬的笊籬的何仙姑、騎虎吹笛的韓湘子。

>4.天公爐:
置於寺廟正殿前或天井、廟埕中,高腳、上覆頂,為該廟尺寸最大的香爐稱之。

5.三界公爐:
客家地區的廟宇,在主神爐和天公爐間,另設有一大小和天公爐相近的香爐稱之,乃為敬祀天官、地官、水官專用之爐。

6.筊示:
請示神明應否係使用一對木製類似菱角橢圓的杯筊,一面平平,另面隆起成半圓,平面者稱陰面,隆起者稱陽面。筊示為一陰一陽,俗稱聖杯,表示神明允諾,為慎重,通常須連三次盛杯方為算數;兩筊皆陰稱陰杯,表示神明生氣或不理善信所求;若兩筊皆陽稱笑杯,表示神明笑一笑不置可否,善信須重新請示。

7.醮期:
指建醮的天數,一朝指一天,如「五朝」清醮即指五天的醮期。

8.鑑醮:
大型醮祭除本廟神明參與外,尚有邀請交誼廟宇神明與善信家中供奉神明、令旗、信物、符咒....共同參加,稱為鑑醮。鑑醮有見證、監察與增添神明威靈之目的,一般小廟或家神都很喜歡參與大廟之鑑醮。

9.道士:
古將道士分成高功、都講、監齋、侍經、侍香、佳燈等六職。現編制稍異,平時僅分道長及道士兩階,主持科儀時,站在最中央者稱高功,高功右側依序為副講、侍香,左側為都講、引班。

10.燈篙:
燈篙的豎立,其風俗、禁忌因地而異,其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是邀請天上諸神鑑醮共享功果;其二則係招引陰間孤魂野鬼前來共享孤食,燈的高低有定制,愈大型,其位置愈高,不得隨意亂置。

11.斗燈:
米斗盛米點燭為燈,以米為民間最普遍的辟邪物,燈則生生不息煥彩元神。斗內置木劍、圓鏡、剪刀、尺秤、英磐、錢、土等物,供於桌上,前供牲醴,以禳境內邪鬼,天賜福祥,合家平安百業興。

12.水燈:
醮祭到了尾聲,有盛大的普渡活動,普渡之前,必須於河邊或海上施放水燈,召請水中孤魂上陸共享普施,一般認為,水燈漂流越遠,能招引更多孤魂,禮素盡到,越能庇佑施放者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13.看牲:
民間普渡品除了三牲、五牲或全豬、全羊做為供品外,還有以各種小牲品如雞、魷魚、蛋、魚、辣椒、麵條、水果....等,組拼成龍、鳳、船、人物....等大型普品,係用盡巧思,以吸引遠近民眾來看熱鬧,是用「看」的牲品,故稱「看牲」。「看碗」同此理。

14.三牲:
雞、鴨、豬肉之組合稱大三牲;若以豬肉為主祭品,另以兩項麵粉製品、蛋類者稱小三牲。

15.四果:
指四時之果,後衍伸為四種水果。五果則指香蕉、李子、鳳梨、米糕、生仁(花生包上麵粉油炸而成)。

16.五穀籽:
法會祭典以豆、穀、鉎(鐵片)、釘、銀(錢幣)或八卦玉等物稱之。

17.金紙:
祭祀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等帝后級神明使用天公金,一般神祗使用壽金。所謂銀紙是指專門燒給祖先者稱之。庫錢指一般民間於親人亡故時,所燒之紙錢稱之。

18.取(舟+參)(造字之):
王船祭的主角是王船,王船的主幹(龍骨)就稱為參,此龍骨的選擇,有一定的儀式與與程序,取得製作王船所用的龍骨,就叫「取(舟+參)」。

19.旗牌官:
旗牌官是曾文溪流域─西港香特有的建置,主要任務是攜帶王令,代表「瘟王爺」出巡祭祀圈內的各角頭。建醮期間,瘟王得鎮守王府,旗牌官則代行其事,是祭典中的總指揮,由於地位特殊,出任者皆視為最有福氣者,爭者眾。

20.添載:
民間信仰中的王船雖為宗教物,然而它的理念完全來自現實生活中的真船,船上配置的人員也與真船無異,自然需要各種民生必需品,包括柴米油鹽醬醋茶等,都由信徒提供,以添裝載,故稱添載。

21.遊天河:
王船放遊任水漂流(遊地河),雖謂可帶走本庄之災禍厄運,然王船所抵之處,須建醮禳之,而建醮勞民傷財,因而逐漸演化為「遊天河」之方式,將王船放火焚燒,送神昇天,如此就不再有侵擾他庄之苦。

22.神轎:
傳統神轎分文轎與武轎兩種,文武之別在於轎頂與牆之有無。八人扛抬之神轎稱八助、八轎或八台,四人扛抬者稱四轎,至於像小椅子般的則謂手轎。

23.馬草水:
祭典或一般寺廟例行公事,會於廣場周邊置有裝著清水的水桶,稱為「馬水」,桶內或另一竹籃盛裝菅芒或牧草或蕃薯藤等青草,是為「馬草」,早晚點香、草枯換新,總稱馬草水,是專供神明坐騎食用者。

24.香與爐丹:
台灣使用的香有黑、黃、紅三色,黑色用在喪事及拜鬼靈,黃或紅色用來祭祖或各種喜慶場合用。香的種類有平常或一般家庭使用的線香或盤香、中型的長壽香或梅花香、大型的暗八香等。香爐中的香灰稱爐丹,除擲筊得聖杯以紅紙包回當醫病或飲平安外,亦可作為收驚、解厄用。

25.飲福受胙與望燎:
祭典儀式最後,由正獻官代表大家接受神明降臨─飲福酒、受胙肉。最後由正獻官行望燎儀式,目視煙火冉冉上升,象徵民間心意上達神鑒。

26.開光點眼:
開光點眼係指鑒請神靈附身以顯威靈之意。開光點眼儀式必先選定吉時良辰,由法師或道士持符鏡引陽光,將陽光反射到神像或吉祥物上,表示把天地靈氣匯注於神像上。接著手持硃砂筆和符鏡,口唸開光點眼咒,依序在神像各部一一點過,使全身都通靈過。民間咸信,開光要以白雞冠或黑鴨舌的血來敕符,更慎重者,必以虎頭蜂、五寶(穀)、香灰為「入神」物,方為完整。

27.辟邪物:
台灣常見辟邪物有石敢當、鎮五營、照壁、刀劍屏、風獅爺、獅子啣劍、白虎鏡 、八卦牌、桃符等多種。

28.鎮五營:
所謂「鎮五營」,係以五營等兵將來鎮壓邪魔之謂。五營指東營─青旗、主帥羅昆,西營─白旗、主帥羅燦,南營─紅旗、主帥文良,北營─黑旗、主帥招賢,中營─黃旗、主帥太子爺,太子爺及「封神榜」所述的哪吒太子,是五營的總主帥。

◎本節參考書目:協和台灣叢刊
搜尋方法及說明:
請輸入想要查詢的"台灣之門鹿耳門、歷史的迴廊、鹿耳門媽、鹿耳采風、新廟會文化活動、先民文化新創意、鹿耳門公館藏經閣"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