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鹿耳門公館藏經閣環宇萬象小百科> 生命與人體

1.地球生命的起源:
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千奇百怪,繽紛萬千。生物體主要以有機物構成,太空中的星塵,是星體爆炸產物,以氫、氦及微塵所組成,超新星爆炸出的微塵,含有較重的元素,如碳、氮、氧、矽等;較大的微塵,則以矽酸鹽礦物為組成,表面附有冰或有機化合物。有機物質,星星點點,漂浮在廣垠浩渺的宇宙太空之中。從有機物形成第一個生命應該是一件十分機緣湊巧,萬古難得一遇的偶發事件。什麼是生命?廿世紀以來,多數科學家認為,生命的起源發生在地球上,係經由一連串的化學過程,從無生命的「生命前身」,自然發生出第一個細胞,該細胞具有轉換物質與能量的功能,複製子嗣,從此而生生不息,開啟了生物演化的漫漫長程。

2.第一枚細胞:
第一個生命細胞所需具備的基本配備,必須包含細胞膜、細胞質、DNA與RNA、催化劑,即使這個細胞架構只是最低標準,但是要這些有機分子及催化劑完整,絕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要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化學演化歷程。
初始的生命係以原始的有機化合物為組成材料,而這些有機化合物係由無機物經「化學演化」而形成。在無氧的還原環境中,大氣充滿甲烷(CH4)、氨(NH3)、水汽、氫、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氮 (N2),經殞石衝擊、火山爆發等,「大氣」產生了胺基酸,經冷卻,滴落在「海洋」中、滴落粘土礦物,再經加熱乾燥,此胺基酸混合液終產生了蛋白質。然後萬事俱備,核酸(DNA與RNA)形成了、醣形成了、磷酸形成了,然後生命的初始,就在粘土礦物之生命溫床慢慢孕育而成了地球的原始生命。

3.人類的演化:
根據人類與黑猩猩細胞中的粒腺體的研究,人類可推測是黑猩猩演化而來,四、五百萬年前則是人類和黑猩猩演化的分水嶺。目前,人類的演化可分兩說:原人演化成舊人類,而舊人類在一百萬年前出現於非洲後,在世界各地獨自演化而為新人類,此為多地區演化說;另一說為:人類在非洲地區逐漸演化,於15-20萬年前才離開非洲而遍布於全世界。
約在地球誕生的二十億年後,生命初始,各式各樣的細菌,點綴在太古地球的池沼、湖泊及溫暖的淺海之中。大約六億年前,動物群出現,寒武紀期間,具骨骼的多細胞動物開始產生,生物多樣化且擴散式的逐漸演化,此期可謂基因爆炸期。4億8000萬年前,最早的脊椎動物原始魚類,登上地球生物舞台;4億2000萬年前,植物進出大陸;約在3億6000萬年前,脊椎動物進出大陸;3億年前,兩棲動物出現;2億5000萬年前,哺乳類型爬蟲類出現;2億8000萬年前,恐龍等爬蟲類出現;4500萬年前,大型動物多樣化的出現;期間因環境變化,物種頻頻滅絕,新物種也頻頻誕生,五百萬年前,人類的遠古始祖─原始的靈長類,從黑猩猩分支而獨立發展,而後演化為猿人、巧人、直立猿人、智人、新人,而演化成現今的人類。

4.基因與遺傳:
地球上生物,根據DNA(去氧核糖核酸)的遺傳情報,透過RNA(核糖核酸)製造蛋白質,蛋白質則調控著基因,將這些情報負責執行。兩股DNA形成螺旋構造,此二股DNA之糖與磷酸相連,鹼基互相配對有若樓梯,有腺嘌呤、胸腺嘌啶、鳥嘌呤、胞嘧啶四種鹽基相連,如此互補的結構,使得複製時能夠形成兩個完全相同的DNA雙螺旋分子,此螺旋結構就是基因(組)。生物體各個部位細胞及其作用,由對應的基因組牽引,此種調控機制複雜,有朝一日,人類解讀完成該「遺傳密碼」,如充分應用於「人體工程」,金鋼不壞、百毒不侵、千手千眼的「超人」,也能誕生!
人類基因組共有約三十億個俗稱「遺傳密碼」的鹼基對,包含了大約三萬到四萬個基因,基因記錄著人體結構及運作秘密的化學物質排序,瞭解其中合成的蛋白質及其作用,將一一解開生老病死、數十億年來遺傳或演化訊息等謎團。
人類的受精是種非常不可思議的現象,精子與卵子的融合,誕生了可發育成任何細胞的全能細胞。受精後,受精卵分裂成兩個細胞,再不斷分裂。細胞在發育過程中,不是單純的曾增殖,相反的還積極的死亡,如同「心經」所敘的「滅空」。細胞的增生、死亡、分化而發育成器官、成人形。就基因的立場而言,性、生殖、死亡間的攜手合作,新生命因新基因的再組合,而如此循環不止,也就是說,人的一生,就是留下遺傳的訊息,並傳遞下去的過程。

5.人類的繁衍:
細胞是一切生命的基礎,雌雄細胞的結合,稱為受精,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我們通稱雌配子為固定而較大的卵,雄配子為體型小而四處游動的精子。人類受精及胚胎的發育成長,皆在母體內進行,待胎兒成熟後始自母體分娩而出。

6.病毒:
生物是由細胞基本單位所組成的,但,病毒並不具有細胞結構,僅擁有遺傳情報、蛋白質殼與膜,因此,病毒並無法靠自己增殖,唯寄生於活生物細胞才能增殖。細胞有「復製DNA」、「以DNA遺傳情報製造蛋白質」的裝置,以及充分的「各種生物體材料物質」,病毒侵入細胞後,強行借用「細胞自行複製、分裂」的系統,人體因而感染或受病毒寄生。

7.免疫:
用來防疫病毒或細菌的攻擊的作用即稱免疫。免疫是指存在於血液或淋球中的蛋白質「抗體」,與特定物質作結合形成「抗體」,於脾臟、淋巴結等淋巴組織,補捉侵入體內的異物並消滅之,若免疫系統出現異常,就會產生「過敏」的症狀。免疫系統開始的防衛機制是先由白血球的嗜中性白血球開始,接著巨噬細胞補捉病原體並將其消化掉,再來淋巴球協力攻擊侵入的病毒細胞。當嗜中性白血球死亡後,其屍體及細胞的殘骸就形成了「膿」。

8.人體重要器官:
大腦:人體大腦重1200-1500公克,由約30億個細胞組成,主宰調控人體生命活動的運作。在未來生化科技的發展,人腦與機械的合體並非不可能。
心臟:重 200-300公克,有生之年,不停的重複搏動,將血液由血管運送至全身各處,每次搏出80毫升的血液量,每天計8000公升。心臟內部分成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臟心肌的收縮,將血液朝一定的方向輸送並作全身性的體循環與肺循環。
胃腸:胃內部呈皺摺狀,是食物的暫時儲藏庫,約有1.5公升的容量。食物從食道經賁門入胃內,再經幽門、十二指腸、小腸、大腸、肛門而排泄出。小腸負責消化活動與養分的吸收,大腸則吸取水分製造糞便。從嘴巴至肛門間之消化管長度約有10公尺之長。
肝臟、膽囊、胰臟:此三器官位於腹部深處,開口於十二指腸。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臟器,重1000-1500公克,擔任養分的轉換,另分解物質成膽汁儲存於膽囊中適機分泌供用。肝臟由直徑約1公釐的肝小葉集合而成,一個肝小葉由大約50萬個肝細胞組成。胰臟負責將各種消化酵素的胰汁分泌到十二指腸中、將荷爾蒙分泌到血液中。
肺臟:肺器官左右成對,心臟位於左側,故左片較右片為小。主要功能是將空氣中的氧氣送入體內,而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的「氣體交換」。其組成為氣管、支氣管、肺葉、肺泡等部。血液流經全身,因攜有二氧化碳而變髒,進入肺臟後抵肺泡表面的微血管,血液在肺泡壁與肺泡內的空氣進行氣體交換,釋出二氧化碳並換取氧氣。左右兩肺共有六億個肺泡,若將其展開成平面,總面積可達60平方公尺。
血管與血液:人體全身血管總長9萬公里之多,負責將養分與氧氣藉血流,輸送至各器官。血液由血球及血漿組成,血球包括:搬運氧氣與二氧化碳的紅血球、攻擊侵入體內的異物與免疫動作的白血球及淋巴球、凝固血液的血小板等。血管分為動脈、靜脈與微血管三種。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管壁的彈性逐漸下降,管壁也會因脂肪的堆積致使管腔變窄,血壓因而增高。正常人血液舒張壓為80-120mm/hg。
肌肉:肌肉分成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三種。肌肉由肌纖維的細成細胞組成,每個肌纖維通長由數百或數千個細胞融合而成,其中塞滿了約1微米左右的肌元纖維。葡萄糖在消化器官中被吸收後,會順著血液運往全身肌肉,成為收縮的能量來源,當乳酸這種疲勞物質持續累積在肌肉中,肌肉無法收縮,就是所謂疲勞的狀態。按摩可使血液循環變佳,累積在肌肉中的乳酸就容易排除,降低疲勞。
骨骼:骨骼肌的前後端以肌腱連接,骨骼除支撐身體結構外,另有保護器官及造血的功用。骨骼表面為堅硬的密緻質,內部為網狀的海綿質,骨中有充滿骨髓的股髓腔。⑨
皮膚:成年人的皮膚表面積約有1.8平方公尺。皮膚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構成。表皮深層的細胞含有黑色素,膚色的不同就此產生。真皮層中有搬運養分及養氣的微血管及補捉觸覺感應的神經末稍成分。皮下組織有許多脂肪組織,除儲存能量外亦有保護身體免受震動或壓迫的作用。

9.腎臟:
腎臟為長約10公分,寬5公分,厚3公分的蠶豆形器官。血液得循環,將代謝廢物 運抵腎臟過濾,尿液就此產生。兩側腎臟的腎小球約有一百萬到兩百萬個,其微血管長度總長約50公里。腎臟製造出來的原尿約有160公升,但真正排出的尿液只有1-1.5公升。

10.脾臟:
脾臟靠近胃部背側,是一略為扁平如拳頭大的柔軟器官。脾臟與淋巴結一樣,均是人體內重要的免疫器官,是病原體的檢查站,亦是老化紅血球的處理場、儲存血液的地方。

11.荷爾蒙與神經:
荷爾蒙並非由血液製造而成,而是由體內各特定器官製造,然後再釋放於血液中。荷爾蒙與神經的作用,皆是在人體內傳達訊息或傳達命令,簡言之,神經好比電話線,一拿起電話就能直通對方;而荷爾蒙就好比報紙廣告,不能立即得到反應,但長期以往,卻能使得廣大民眾獲得理解,更進一步說,是種體內細胞間的訊息傳達物質。
將製造出來的物質釋放出去叫分泌,有一定的出口排出體外稱外分泌,如汗與唾液就是;製造荷爾蒙的器官,直接將荷爾蒙釋放到血液中,無一定的出口,稱內分泌器官。腦下垂體諸腺素、副甲狀腺素、胰島素、抗胰島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性腺素、副腎皮質腺素....等約二十種。
神經系統是以神經細胞為單位而形成的,神經細胞也稱神經元,是由有核的細胞體與其突起物所構成。在突起中有一條長主幹稱為軸突,其他許多短小之突起稱樹突。神經看起來像一條白色發亮的線,是由好幾條軸突聚集成束,軸突末端和下一個神經細胞體相連,形成如電話線網路般。

12.受精卵的成長:
受精卵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從卵子受驚的那一刻起,它就不停的進行細胞分化和分裂的工作,每隔十二小時到十八小時分裂一次。受驚卵於第二週時,胚泡長成胚盤,再繼續發育成胚胎。第三週時,胚胎會出現幾個胚層,胚層分化成各個器官組織。第四週時,原始的身軀、臍帶、心臟、血液循環系統已經漸漸成形。第五週時,眼、耳、鼻開始出現。第六週時,耳廓、手指、腳板形成。第七週時,面部已可辨認。第八週時,手指、腳趾分開,可分出性別。
懷孕的的前兩個月是受精卵發育期,十個月時,所有組織器官逐漸發育成熟。

◎本節參考資料:牛頓雜誌、中研院各所於網路發表之文章。
搜尋方法及說明:
請輸入想要查詢的"台灣之門鹿耳門、歷史的迴廊、鹿耳門媽、鹿耳采風、新廟會文化活動、先民文化新創意、鹿耳門公館藏經閣"相關關鍵字